top of page
标.png

因受廣設大學以及少子化的影響,在台灣幾乎是人人都能上大學,使得多年以前的重考風潮漸漸走入黃昏。

但近年來重考風又再起,大學重考生人數比以往增加了數倍,重考補習班的人數也明顯提高許多。

除了受到少子化和廣設大學的影響導致學歷貶值,學生們的期望已不僅僅只是考上一所大學,而是要考上含金量更高的科系。

除此之外,選填志願的迷茫也成為重考人數飆升的原因之一......

每一個重考生背後,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重考這段路,他們是這樣走來的......

故事

點擊重考生們的名字,​來看他們的故事吧

就讀於世新大學社心系一學期之後,怡君選擇休學重考,是今年指考考生之一。
就讀於世新大學社心系一學期之後,怡君選擇休學重考,是今年指考考生之一。
yijun.jpg
應屆的那年,小珍考上台大公衛系,決定再拼一次,希望完成自己多年來的醫生夢。
應屆的那年,小珍考上台大公衛系,決定再拼一次,希望完成自己多年來的醫生夢。
xiaozhen.jpg
小萱因無法適應廣告系的生活,重考後上了世新英文系,還是覺得不適合自己。
小萱因無法適應廣告系的生活,重考後上了世新英文系,還是覺得不適合自己。
xuan.jpg
威廷在大二上學期被二一,經歷過兩次重考,目前就讀於台北市立大學社工系。
威廷在大二上學期被二一,經歷過兩次重考,目前就讀於台北市立大學社工系。
weiting.jpg
怡君

目前正在準備重考的怡君,曾就讀於世新大學社心系,在高中填寫志願時並未深思熟慮,一學期之後,她發現自己對此科系並無興趣,成績也不理想,於是休學。這時,她才仔細思考自己想要的科系,因此決定重考,劍指傳播科系。在即將到來的七月,她就是眾多指考考生之一。

DSCF4806 (1) (1) (1).png

還沒決定重考之前,她曾經上網搜尋有關重考的資料,也詢問身邊的朋友以及學長姐意見,但他們都表示重考是個疲乏的過程,畢竟離開高中已有一段時間,對於學測的考試內容也不再那麼熟悉,卻沒有任何人極力反對她想重考的意願,就連父母也選擇支持自己的決定。

 

然而,準備重考的前兩個月,她並不是很認真看待這件事,也未報名任何補習班,所幸有身邊朋友提醒自己,並鼓勵她上補習班,她才定下心來準備重考。在選擇補習班方面,她選擇了教學方式最適合自己的補習班,不僅學習環境相對輕鬆,除了定期上課和發考卷之外,課程的編排上也以自習課為主。「我個人認為上補習班比較好,但這因人而異」,她認為,比起自學時候的自己,成績稍顯進步。

 

除此之外,怡君提及,自己準備重考和上補習班最大的區別在於時間表上的規劃。「如果沒有時間表沒有計劃,就很容易浪費時間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相對的,若是一天之內為自己安排過多的計畫,又會因為趕不上進度而感到壓力,但上補習班的之後,有固定的上下課和休息時間,作息也變得更有規律。雖然補習班的氛圍較為輕鬆,但重考班的學生也不會因此怠惰,在認真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怡君也因此而變得認真起來。

 

問到重考過程和應屆考生準備過程的差別時,她認為是應屆考生更像是一起努力的夥伴,但在補習班,大家好似都是競爭對手。自己印象中,好似重考生的志願都是要考上台清交成政的學生,但自己的目標與他人不同,無論是什麼學校,她只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傳播系。

 

在準備重考的過程當中,自己偶爾會感到心力交瘁。隨著重考的日子越來越近,補習班已不再安排任何新的課程了,自習課又更多。她形容這種感覺好比在跑馬拉松,過程很累。「並不是肢體上的累,而是有一點點的心累,因為一直重複複習寫考卷⋯⋯」,甚至有一些同學會開始自我懷疑,總覺得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科系。壓力的來源不僅僅如此,她更害怕辜負了父母對自己的疼愛,以及投資在自己身上的金錢。「那你怎麼舒緩自己的壓力呢?」「嗯⋯⋯要加油」,她對自己說。

小萱
小珍

通過重考上台大醫學系的小珍(化名),高中時期開始就很清楚自己的醫學夢,夢想當醫生或牙醫。應屆的那年,她先考學測,但沒考上醫學系,於是轉考指考,依然沒有達到標準,反而考上了台大公衛系。到校註冊之後,她還是決定休學重考,完成自己的醫生夢。

DSCF4709 (1) (1).png

決定重考前,小珍曾經詢問父母以及高中導師的意見,他們都表示支持,且高中導師認為重考上醫學系頗有希望,鼓勵她嘗試看看。在報名補習班之前,她做過各個補習班資料的比對:嘉義的補習班規模太小;台北補習班又離家太遠。小珍認為,台北人口較為密集,競爭力相對比較強,分班也分得很細緻。但她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如台北地區的同學來得優秀,可能會被分派到比較後面的班級,擔心投資在自己身上的資源會比較少,也因為台北人生地不熟,需要花時間適應環境;她的家鄉在雲林,又上嘉義的高中,基於離家較近的緣故,於是她選擇報名了台中的重考補習班。
 
小珍認為,重考班都採取重點式教學,與應屆考試時學校的課程相比也相對精簡許多。應屆考生必須上完所有學校的課程才能準備考試,也因時間上的限制,學校老師通常無法同時兼顧上課與複習的工作,而補習班老師就可以提供大量的複習以及監督學生做考題。也因為重考班的學生都有過去的考試經驗,對於補習班採較大範圍的重點式複習和統整,在學習方面也有一定的幫助和成效。另外,重考班也讓自己反思自己過去的錯誤學習方式,做出修正,為大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問及小珍在準備重考時最壓力的地方,她說:「不確定感」。她解釋,身為重考生,她常在過程中感到害怕,不確定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更擔心讓父母和老師失望,就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就是背水一戰的感覺」。但也因為這樣,她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再加上自己是一個人到台中去上重考班的,在過程中也漸漸學會如何跟自己相處,以及如何處理壓力。她告訴自己每天都有一定程度的學習上的累積,並自我激勵,心裡也會比較安定,即便結果不如預期,也能安慰自己已經盡力了。所幸的是,她沒有這樣自我安慰,成功考上夢寐以求的台大醫學系。
 
「重考只是一個選擇」,小珍說道,「但不要後悔」。很多人都會思考重考這是否是個正確的選擇:多數人都覺得,如果成功了就是對的,失敗了就是錯的,「雖然我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並不代表它一定是對的選擇」。她認為,會選擇重考的人,就是想選擇去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不想重考的人大概是不想浪費這段時間,或者是在這段時間內去完成其他他們認為更有意義的事情。「選擇的當下也無法知道它是不是對的,反而是要等未來努力之後讓這個選擇變成對的」,她篤定地說。

來自苗栗的小萱(化名),當時無法適應在文化大學廣告系的生活,不願繼續耗費時間等待期末申請轉系或轉學。加上當時家裡有一些狀況,自己狀態也不好,多方原因之下,念了一個月後,她毅然決定休學重考。一開始她的目標是世新大學圖傳系,但沒考上,上的是世新英文系。念了一年,她還是覺得不適合,決定再次休學,現在正準備以轉學考考回苗栗的大學。

xuan.jpg

她並不像大多數的重考生一樣到補習班去,而是選擇在家自學。回顧準備重考的那段日子,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努力奮鬥,難免會陷入低潮期,有時突然覺得自己好沒用,為什麼還是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但她也因此多了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對於想要怎樣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重考指考,再加上轉學考,前前後後已耗去小萱三年的時間。看到同屆的同學已經快要畢業,她離畢業卻還有好多年,家人曾有過不諒解,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但小萱的想法是,若當時的她沒有選擇重考,在原本的系掙扎,對她的未來也未必會比較好。所幸後來家人選擇尊重她的決定,只要求她為自己負責。

「沒必要執著於別人怎麼樣,自己也要怎麼樣,重考是自己的選擇,既然不滿意現在的狀態,那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也是一個好的選擇。」雖然在求學的路上兜兜轉轉好幾回,小萱一點也不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比起別人,她慶幸自己多了一次重來的機會。
 

威廷
fullsizeoutput_c05 (2).png

威廷先前被分發到自己並不喜歡的淡江大學統計系。他帶著僥倖的念頭想拼拼看能不能過,卻始終提不起興致認真面對課業,幾經掙扎後,在大二上學期被二一。他經歷休學,重考,失敗,復學,一個學期過去,又回到被二一的窘境,於是他再次休學。因淡江規定休學次數最多兩次,威廷又走上了重考之路,最後如願考上台北市立大學社工系。

家人相當支持威廷重考的決定,但他也明白,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其他專長的他並無別的路可走。第一次重考時,威廷考慮自學,後來跟家人討論後,家人認為憑他的個性,一定無法一個人準備,有重考經驗的朋友也建議他還是上補習班比較好。

補習班上課時間是星期一到六,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十一點。回想當時的處境,威廷感嘆道,一班200個人,擁擠的程度甚至到肩膀不能完全張開,所有人都處在極度焦慮的狀態。「那個環境不太適合正常人待太久」,威廷笑著說。愛玩的他起初非常不適應,「每天醒來都不想去那個鬼地方,騎車騎到一半很想掉頭走掉」。放棄就不會有壓力和痛苦,當時他克服壓力的方法是逃避,翹課、上課睡覺、請假、不去考試、交女友。看到重考班的同學成績越來越好,他的卻越來越差,壓力反而更大了。

第二次重考時,威廷面對的壓力截然不同。其他重考生應屆考完後馬上決定重考,自己已經拖了三年。況且,補習班學費一年需10萬元,通過申請就學貸款支付這筆費用的威廷告訴自己,只能想著要成功,如果不成功,更大的壓力在後面,有學貸,自己年紀也不小了,不能再浪費時間,必須說服自己堅持,「喜不喜歡都得去承受這一切」。 

很多人想在補習班邊準備考試,邊找尋目標,有這些想法的人後來都失敗了,包括第一次重考的他。「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不會有時間思考未來,目標要在一開始就想好。」因此第二次重考他發現了自己對社會服務方面有些興趣,到補習班後便針對性地去加強,最後也成功上到了理想的科系。

第二次上大學,他和同學們年齡差了四歲,彼此想法都不一樣,大一新鮮人們對一切都感到新奇,但自己只想趕快畢業,趕快找到以後想做的事情。雖然還沒確定哪一條路最適合自己,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他現在已經離開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環境。

 

data.png

從數據看台灣重考生的現狀

廣設大學、聯考改學測+指考,對學生影響有多大?

台灣自民國86年起,因教改會呼應教改聯盟1994年提出的「廣設高中、大學」口號而出現大學數量擴張的趨勢。根據教育部統計,108年時,全國大學合計126所,公立和私立大學分別為45和81所。22年之間多了105所大學,大學生也逐漸開始增加,導致大學和文憑氾濫的現象。

數量

學年度

80至108學年度大學總數。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製表/黃冠蓉

從民國91年開始,大學錄取率逐漸上升,根據大學招聯會的數據指出,尤其在民國98年更是接近100%。到了民國108年,為避免新生註冊率過低,許多私立大學自砍招生名額。在競爭強烈的情況下,導致指考錄取率僅存81.3%,這也成為今年學測重考人數增加的原因之一。

83至108學年度聯招(指考)及91至108學年度多元入學錄取率。資料來源/大學招生聯合會、製表/黃冠蓉

值得注意的是,109學年的學測非應屆考生高達1萬7000多人,佔全體考生的百分之13.38;而指考非應屆考生在108年度佔了整體考生的百分之21.97,即109學測考生七個有一個非應屆考生,108指考考生五個就一個非應屆考生,比率雙雙創下新高。

100至109學年度學測應屆考生與非應屆考生人數。資料來源/大考中心、製表/黃冠蓉

109學測七個考生有一個是非應屆考生

xuece.png

100至108學年度指考應屆考生與非應屆考生人數。資料來源/大考中心、製表/黃冠蓉

108指考五個考生就一個是非應屆考生

學測五個.png

教育大環境改變 重考生仍倍增

​考招制度改了又改,問題出在哪?

二十多年以前,因大學數量少,錄取率相對也比較低,當時的大學生重考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如今,除了「廣設大學」導致「學歷貶低」的原因以外,申請大學的篩選制度也成了一大問題。

 

國教行動聯盟(以下稱國教盟)副理事長陳國祚表示,現在的篩選制度決定性科目非常隨性,導致制度失效。根據國教盟的統計,現今的大學在實施一到五篩制度下,有兩篩以上的大學當中,今年有百分之28的決定性科目與去年不同。

篩選制度決定性科目不同 陳國:形同失效

陳國祚舉例,假設這些學校在一篩時名額有60人且取國文做為決定性科目,而來申請的學生有61人,於是60位經篩選進入大學的學生國文程度就符合標準;若是相反,只要申請的學生未滿60人,依照篩選制度的規定便會往下降一級分,開放讓更多未達標的學生可以申請大學。「但是這一往下篩,國文的評比就會失去作用,進來的學生的國文程度就會比較差」。

 

另外,在這百分之28的大學科系當中,今年與去年的的決定性科目不同也會導致篩選失效的問題。陳國祚又舉例,若今年本決定以國文分數作為標準,可一旦名額有缺,就會改用英文或者其他科目作為篩選的決定性科目,「篩選進來的學生每一科的程度不一,導致大學科系篩選進來的學生特長是什麼都不清楚」。

 

這樣的情況無法管控,就會左右學生來申請大學的決心,「因為申請之後可能會被刷掉」,反而其他學生無心插柳柳成蔭,剛好決定性科目考得比較好就成功申請上想要的科系,所以這些被刷掉的學生若心有不甘,就有可能選擇重考。

1592931139057.jpg

決定性科目年年不同,使得學生在填寫志願時對自己的理想科系望而卻步。攝影/羅楚瑜

學測鑑別度不足 學生在放棄中掙扎

陳國祚認為,目前考招制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學測沒有鑑別度:要參加申請就要放棄繁星,要指考就要放棄申請。「要放棄對學生來說就是掙扎」,他表示,那些不願冒險放棄的學生看著一些原本抱著僥倖心態的學生申請上了自己喜歡的科系,就對申請結果不甘心。

 

陳國祚主張,考招制度應參考美國HAP模式先考後招,既讓學生可以考試,也讓學生參與申請:學生要知道自己的特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系,並在考試後遞交申請資料。「這樣好處就是學生就會全部去試看申請,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適合什麼。」

1592060580889.jpg

入學方式多元,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要在眾多選擇間掙扎。攝影/黃冠蓉

個人申請志願數過少 增加選填困難

除了學測鑑別度不足,志願數過少也成為問題之一。陳國祚說明,有一些學習成績比較低的同學會為了上台大,就選填一些比較冷門的科系當作跳板,以至於過往被認為冷門的科系也出現超篩現象,「反而往年熱門的台大護理系今年就沒什麼人去申請」。這樣的反轉現象,增加了學生選填志願的困難,更導致許多人落榜。

 

陳認為,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個人申請的志願數應和指考一樣多,如果面對學生無法來參加面試的問題,就在選填志願後再進行篩選,篩選到最後的結果也可能只剩下少數學生,剩下的名額就可以讓給其他想上某科系的學生來選,「這樣學生也會覺得甘心,我考到哪裡就是我的能力到哪裡」。

IMG_1226.JPG

作為台灣第一學府,台大一直是許多學生的夢想。攝影/羅楚瑜

畢業後有無出路 科系實用性也納為考量

得勝者負責人劉駿豪主任指出,現代的學生一般上自主性都很高。他認為,所有的學生在高中時期都會有一個隱形的第一志願,若是沒有考上,就會想要重考。另,他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原因是科系的實用性。

 

劉駿豪發現,這幾年以來,學生都會有一個意識:他們會考慮到校系畢業後的未來出路。他觀察到的學生分為兩種,一種是跟自己的興趣合不合,另外一種則是對將來有沒有用。劉也表示,現實就是學生畢業之後就會馬上遇到就業問題,當某學生意識到所讀校系在未來的市場實用性並不廣泛時,就會覺得想重考一個實用性比較高的科系:「不同的學校對學生來講,就算是相同科系也會有不同感覺」。

Copy of IMG_1312.JPG

畢業之後,學生馬上就要考慮就業的問題。攝影/黃嫊雰

選擇重考的他們,原因都各有不同,

有些人,考完後就認為自己準備不足,還沒有發揮完整的實力

有些人,是因為考試結果上不了理想的大學,

有些人,開開心心進入大學後,才發現與自己志向不同

   .......

重考情況多變  不了解造就不適合 

相較於在進入大學前就決定重考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讀這門科系的學生反而更加需要幫助,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秘書長李昭瑢認為這類的學生大約能有幾種情況:一、在讀大學的過程裡面不斷尋求,但還是與自己的興趣不同,二、進入到科系之後更清楚地發現離自己想到的目標是有距離的,三、在學習上遇到了狀況。

上列的情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夠了解」。不夠了解自已的興趣,或是不夠了解科系,在高中的時期,有許多學生沒有培養自己的興趣,也不理解自己有什麼樣的才能,只是一味的照著課表的進度走,上補習班也只是為了抬高成績,到了要選填志願時,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理解,只能聽著旁人的意見做選擇,到了大學後多花了一些時間,才真正發現自己的興趣是什麼,雖然可能想過轉系,但又發現轉系的門檻過高,可能無法達成,只好選擇重考。
 

IMG_1233.JPG

成績放榜,也是高中生們決定人生下一步該往哪裡走的時候。攝影/羅楚瑜

先讀了再說? 花時間了解更重要

多樣化的大學科系,對高中生來說難免有些無法理解,有些學生認為無所謂,先選一個看起來好像符合自己興趣的科系就讀,反正順其自然,先讀再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但其實大學科系往往比自己想像的分得更細,就算了解自身的興趣,也不一定會讀到適合的科系。

舉例來說,比如你的興趣是畫畫,你可能可以往美術,或是設計,但是美術又分成美術專門科系、多媒體繪畫等等,而設計又更多元了,有廣告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等等,這些科系都有不同的區別。有些人認為就算讀了與自己所想不同的科系,但只要當跳板,應該都能銜接的上,但是廣告設計跟室內設計真的能夠銜接嗎?到頭來還是因為自己的不夠瞭解,所以才無法在第一時間就選到理想的科系。

選擇重考意味著要再花費至少一年的時間,因此態度得更謹慎。全國家長教育志工聯盟理事長吳福濱提醒道,在高中時期就要摸清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向,以避免日後面臨是否要重考的兩難。但他也提到,要是真的去念了某科系才發現志趣不合,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重考還是比較好的選擇,「總比在不喜歡的地方隨便混四年要好一些」。

旁人提供協助 自身主動探索

其實了解自身的興趣和大學的科系,並不是要你在學測完那短短的時間內了解完畢,而是在你高中學習的過程中,就能透過嘗試不同領域來了解自己,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老師呂唯鈺說到:「現在學校遵循108課綱,其實有提供一些其他完全不排課程的時間,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找尋自己真正適合的興趣,有些人會認為社團活動好像就是一直在玩,但其實學生都知道,自己在社團中學習到了什麼東西,是一般課程中學不到的。」
 

IMG_1322.JPG

許多學生也在高中玩社團時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攝影/黃冠蓉

除了學生自身的找尋外,學校也有提供性向測驗讓學生當作參考,找到自己隱藏的潛力,但是有許多學生就算測驗結果出來,還是不了解該科系到底需要什麼樣特質的學生。

 

李昭瑢表示,在學生的角度,建議可以多去看看科系的課表,了解他們要學的有什麼,也希望大學方面能夠明確指出需要的人格特質,提供給學生們做參考,才不會造成學生的迷網。
 

轉系門檻高 不如多花一年重新選擇

各個大學對於轉系的要求都不一致,有些大學會規定某些科系無法轉系,目的是要防止有人故意先選擇該大學錄取分數較低的科系近入大學,之後再往更好的科系發展,導致該科系無法培養真正的人才,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轉系的門檻設置的很高,讓學生無法輕易嘗試。陳國祚就認為,「要解決志趣不合的問題,應該要讓轉系、輔系、雙主修的自由度更大,但是這些都太困難了,因為轉系門檻高,本系的成績不夠好,就不能轉系,所以學生只好重考,才是問題所在。」

 

當學生本身就已經身處不適合的科系時,更難提升自己在班上的成績。與其為了轉系花時間在自己沒有興趣的科目上,不如利用時間去重讀高中讀過的內容,選擇更多元也更寬敞的一條路走,才不會浪費時間在已經要轉走的科系上面。

重考準備方式多 學生該如何選擇?

一定要上重考班嗎?看補教業者和重考生過來人怎麼說。

近年來,重考生通過補習班報名學測、指考的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根據大考中心數據顯示,通過補習班集體報名學測的考生就從105學年度3841人,上升到109學年度的6648人。選擇重考等於得到重考班報到,已是大家的刻板印象。然而重考班緊湊的學習生活以及昂貴的學費,也成為重考生們猶豫是否要報名的原因。

補習班扮演輔助角色 課業、心理兩把抓

得勝者負責人劉駿豪表示,重考班主要幫助學生快速重新整理高中課程的資料,讓重考生可以將時間預留在熟悉考試的模式。此外,補習班也會安排密集的模擬考,三個禮拜模擬考一次,因此免不了遇上挫折。這時,要怎麼去開導跟鼓勵學生,老師給予的心理輔導就非常重要。班導師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學生,經驗豐富,所以他們看到一些狀況馬上可以聯想過去的狀況,並對症下藥。

 

就未來選系的建議,劉駿豪表示師長能做的就是相關性的連結,比如說學生某個學科較好,所以將來讀某個領域比較有利。因為師長知道的畢竟有限,而且各行各業的流動也很快速,他認為以前資訊不流通的情況下比較需要靠老師提供建議,而現在獲取資訊的管道很多,學生在這塊反而比較沒問題。

S__331743237.jpg

在重考班埋頭苦讀的考生。照片提供/得勝者文教

各家重考班大不同 考量自身需求再做選擇

重考生怡君表示,她之前收集了各家補習班的資料,聽說台北兩家最有名的補習班風氣大不同:一家非常嚴格,一家比較自由。她認為,選擇上哪家補習班前,要先考慮自己的需求,比如她覺得自己無法身處在高壓的環境,後來選擇了相對自由的那家重考班,但就要更加自動自發地準備重考。若是自律能力較差,或抗壓性較強的人,怡君建議還是可以選擇要求嚴格的補習班,「那樣的環境對有些人來說反而更有效,每個人適合的都不同」,她說。

IMG_1323.JPG

重考班眾多,風氣也大不同,學生要仔細選擇再做決定。攝影/羅楚瑜

不上重考班?在家自學、在學重考也OK

在統計數據中,還有「個別報名」一欄,這些人大多是重考生,但他們就是不選擇上重考班的那群人。重考生小萱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她認為這要看到自己的目標科系對於分數的要求,像她當時的目標是世新圖傳系,分數的門檻相對沒這麼高,靠自己自學已經足夠應付,就沒有上重考班的必要。

 

劉駿豪也提到,其實還有一群人是一邊讀大學一邊報名學測、指考,即所謂的「在學重考」,因為大學課程給學生留下很多空閒時間,用來準備重考其實也沒什麼衝突。上重考班、在家自學、在學重考,準備重考的方式非常多,在決定重考之後,接著就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調適好心情,迎接後續的挑戰。

S__331743241.jpg

照片提供/得勝者文教

外部環境變化大 但人生決定權在自己手上

2.png

重考並非是一個好或不好能夠表達的現象,有些來自於對更高目標的嚮往,有些則來自於不夠充足的準備,全國教師總工會副理事長何孟軒就說道,當初你選了這個志願相等於也排擠了其他原本更想上這個科系的人,沒有適當的人去使用這個資源,也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但無論如何,只要下定決心,就要果決地去執行。才不會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李昭瑢認為,「有些學生是讀到快要被二一了,才決定要重考,這是最糟糕的。你應該要在讀的過程就預先想到你之後會面對的困難。在決定是否要重考時,也可以列表來認清自己的想法。」要堅持或放棄,其實只在一念間,如果抱持著不斷拖延的態度,就很有可能會失敗。

呂唯鈺也說,「重考生要面臨的壓力,比一般的考生還要來得更大,只要學生自己思考過後,認為自己可以撐下去,老師也一定會給予幫助及支持。」所以重考這件事,無論教育制度如何更改,外界給你多少資源,決定權都在自己手上,劉駿豪也說,「其實我很佩服重考生,這一群小孩子不怕吃苦,他知道要吃苦卻還是往裡鑽,我覺得他們很勇敢。」重考生絕對需要比一般學生更多的毅力,升學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只要決定好了,就能創造自己的未來。

系列報導:

bottom of page